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

【劇場】好想去台南 《安平小鎮》

聽朋友說《安平小鎮》非常好看,加上一直很想看台南人劇團的戲,就算工作很忙,還是硬著頭皮買了9月9號的票,而且還是在淡水雲門劇場演出。

日期越接近,越覺得殺去淡水看戲好負擔.....
那天還下大雨,整個鞋子都濕了,預留兩個小時奔去雲門劇場,路途好黑好可怕,嘆著氣,心想不會再來這看戲了......結果,覺得這一切非常值得。


(圖片取自「台南人劇團」官網)

《安平小鎮》許多音效由演員來執行,運用人聲創造自然的蟲鳥鳴,聽起來十分新鮮悅耳。我也很喜歡舞台設計,傾斜的平台與開口,能夠靈活的運用。再來是虛實的交叉,打破第四面牆,表明「演員」這樣的身分。但不是很懂虛實交錯的必要性,也許是強調在敘說安平這個地方的故事。

李宏章是個說書人的角色,國、台語交加,聽得出台語不是很輪轉,但應該已花了功夫矯正發音。一開始聽,聲音口條還算舒服,但整場聽下來,不免覺得有點膩,且敘說的方式沒太大改變,讓人疲乏。若是能改善這個部分,整齣戲劇會更加迷人。

這齣戲非常出色的結合安平的歷史人文,彷彿到安平走了一糟;甚至,比實地到安平旅行,更加了解了安平一點。因為現代的旅行,大多是必去、必吃、必玩,這樣踩點式的速食旅行。

第一幕在說以前世代,安平發生的事,以安平平凡的一天來呈現,雖然平凡,卻顯得溫馨可愛,兩家人的互動戲份雖不太重,卻也讓人會心一笑。特別喜歡兩家媽媽在主菜時的音效,由演員發聲,好自然溫暖。

之前知道劇團有募集老照片,這樣呈現在投影上,搭配戲劇演出,真是很好的設計,不知為甚麼讓我紅了眼眶。也許是最近的工作和在地的結合有關係,特別注意《安平小鎮》的故事呈現。團長是安平人,因此很恰適的呈現這些回憶,讓整齣戲充滿濃濃安平味。

說到團長,一口道地的腔調,台語說得真好聽!聽在耳裡,覺得熟悉,猶如街訪的阿公阿嬤,晨間親切的問候閒聊,語尾稍稍上揚的應該是台南腔,對我而言又稍覺新鮮。想起去年環島到台南,充分感覺到親和力。溫和的笑容讓人不懼親近,問路的結果,通常都能得到比預期更豐富的答案。

第二幕是敘說愛情故事,也就是沛沛和林大海的故事。這樣一齣戲,從敘說地方生活文化,到劇情流動,鋪陳、發展滑順自然,讓人看得順暢,表現手法也相當豐富,卻不覺雜亂。

大量的口白,讓《安平小鎮》像是一本小說,又或像個水晶球,看著裡頭的人物生活著,哭著笑著吃著睡著。

這部戲一下子躍升成為我最愛的戲了。我想是它細膩呈現安平的歷史脈絡,又以順暢的手法說故事,最重要的是,我感受到了這齣戲的真心誠意。如果真心想透過一齣戲來說些甚麼,來留住什麼,來謙虛、盡力的講故事,我相心觀眾會感受得到。而《安平小鎮》的溫度,我確實的感受到了。

從劇場走出,黑夜注滿了淡水,走下山路,路面是幾小時前大雨滂沱的殘存。淚痕還在臉上,在沒有大樓的小山坡上,頓時覺得恍惚,好像到了秘境,看了一場人生。這就是我所夢想的劇場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