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

【小說】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

才發現還沒紀錄這本書,「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」。八月時買的書,上個月看完了,當初因為漂亮的書封和買書的直覺,就買了。看完整本,覺得最特別的應該是戲劇和樂團的出現。

然後,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,我最想念的應該是騎摩托車。

「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小說原文名稱是「Station Eleven」,我想書名是來自書中的漫畫「十一號太空站」。

首先描述的是世界毀滅前,演出中的舞台劇。飾演李爾王的亞瑟在演出中暴斃身亡,而在不久之後,地球上大部分的人也因為瘟疫死去,世界迎接了新紀元。

曾在那場李爾王中的小女孩演員克絲婷,在新世界開始後,跟著「行者交響樂團」巡迴,除了在停駐的小鎮演出,她的興趣是淺近空無一人的房屋翻找遺跡,一份報紙、剩下的麥片、玩具、積滿灰塵的茶杯;原本文明生活中平凡的物品皆成為歷史文物,而對舊世界留下不多印象的年輕人,只能靠這些文物建構記憶。

其實這算是有趣的題材和架構,但我覺得可惜的,因為描述零碎的場景、不同的人物關係,使得故事不太緊湊,也較難對角色建立感情。不知道是不是蓄意營造這樣的氛圍,讓讀者我有明顯的旁觀者感覺,一切不干我的事;簡單來說就是難以入戲啦。

但有趣的地方是,大部分故事圍繞著巡迴劇團「行者交響樂團」打轉。以殘存的廢墟世界為主的小說,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設定,也讓我眼睛為之一亮。

一般來說,這種題材的故事,關鍵人物應該是科學家、博士、體育極佳的英雄等,大多有理科知識背景,是拯救世界的人。因為,藝術在世界毀滅時似乎沒什麼屁用。

以前曾經想過,如果世界要毀滅了,文學和藝術還真幫不上甚麼忙。醫師可以救治,農夫可以種菜,科學家可以研究,這些職業跟生死有關;但文學和藝術在生命上豈不了太大作用。

過了一些時日才明白,醫生科學家救的是生命,藝術救的是靈魂。

忘了在哪部電影或小說看到這個場景,一群人戰爭時躲在地洞中,有人唸著詩句,有人拉小提琴,安撫了恐懼的心。或許在絕望的時刻,音樂、文學、戲劇還能讓人獲得純粹的溫暖和快樂。

因此,我認為「行者交響樂團」是這本書很特別的地方,讓人知道,當世界要消失之際,莎士比亞的戲劇還是很重要低。

作者艾蜜莉.孟德爾是現代舞家,所以才會和劇場、戲劇有關吧,小說也充滿了淡然的藝術氣息。寫作風格清新,作者感覺好漂亮噢,應該會關注新作。

在小說最後一頁,印上了作者手寫的字,If our world no longer existed, I would miss flight.

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,我想我會想念騎摩托車。生活中總是有些事讓你愛不釋手,有些人是搭捷運(笑),有些人是聽音樂,而我應該是騎車吧。喜歡回家時騎著台11線,沿著海岸直直地騎著,風和自然的氣息拂過,非常療癒~~



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是「蘭亭序密碼」,是我第一次買中國小說。看了超過一半,非常精采~~
韓劇進度,W和吃飯2都來到尾聲,雲畫也到一半了好不捨呀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