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
【電影】小黃冒險旅程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

9月的第一篇記錄終於來了,這個月進了兩次電影院,看《牠》和《我只個計程車司機》,真是療癒~ 前陣子看太多韓劇,所以想緩緩,目前只追播《青春時代2》,心思完全放在宋聖民上!哈哈

很多朋友推薦《我只個計程車司機》,實際上在台灣票房也挺好的,我也不知道劇情大綱,只知道主角是宋康昊,柳俊烈柳哥也有尬一角,以為是溫馨勵志片的狀況下進電影院了


之後才知道,這是在講光州民主化運動啊!當時韓國是軍事獨裁統治,光州人民劇烈反抗,已引發暴動,導致光州地方政府武力鎮壓,不僅封鎖一切通訊,還管制進出,濫殺無辜。原本在日本的德國記者彼得,決定冒險到光州拍攝,將畫面傳至全世界。

他去光州的方式就是搭計程車。計程車司機金萬燮是單親爸爸,辛苦的養活小孩,覺得抗議的大學生根本是吃飽沒事幹,因為積欠10萬韓元房租,加上會講一點英文,就搶了別人的生意,載彼得到光州,當天宵禁前回到首爾。


市井小民都覺得天下太平是最好的事,但當金萬燮到光州之後,才看到當地人民如何被對待的,當他自己從光州出來後,看到小孩能夠溫飽,路上的人不必因為恐懼而四處躲避,決定回到光州載彼得出來,希望藉由他的報導,改善光州的狀況。

前半段的音樂和畫面十分輕快明亮,雖然金萬燮很窮,但算是樂觀的人,中段開始,隨著暴動、鎮壓場景出現,畫面跟著變得灰暗。迫於現實無奈,金萬燮是個膽小、自私的人,雖然曾經逃走,但他還是回過頭幫助光州,展現義氣,是個很討喜的角色。


看韓國民主運動電影,就算沒有共同民族情緒,在人民被濫殺的情感上還是可以得到共鳴,並且對於我來說,還可以反思台灣的狀況,包括電影特效、電影產業,還有歷史電影。好希望看到關於台灣抗爭、民主化運動過程的電影,透過這個大眾化的媒介,來更認識歷史。

然後提醒自己永遠別忘記,現在的安逸是前人用血淚換來的,真的就是一次次抵抗、團結去改變,現在的社會才能愛罵就罵,擁有民主自由。

回到電影,因為在這之前不知道光州事件,因此看電影時,一直驚訝當初真的發生那麼激烈的暴動與鎮壓嗎?才不到40年前的事,卻令我不敢置信。雖然說到了21世紀,許多政府依舊利用最原始的暴力來鎮壓啦.....

這部電影三個主角,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立場,大學生具在植代表著光州本地人,最後慘烈犧牲,彼得是外國的介入,金萬燮則是韓國其他地方的人,但這三個角色都立場一致,因為當手無寸鐵的人民被槍口指著,就是不對的事。


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是,用鮮明的人物帶入歷史事件,因此不會覺得生硬遙遠,特別是計程車司機這樣特別的行業,載著傷者在醫院和現場穿梭,到非常時期,真的各行各業都團結起來了!難怪加油不用錢~ 雖然最後飛車追逐有點誇張,應該不是史實,但還是非常好看感人XD

最讓我噴淚的地方,是影片最後,已故記者彼得本人的影像,流著淚說他非常想見司機一面。電影中「金萬燮」留下了「金四福」的名字,因為一直尋無此人,還以為是假名,但後來金四福的兒子出面,表示主角是他爸爸,真的叫金四福,但早在1986年過世。金四福的兒子說,爸爸是很愛護車子的人,車子總是一塵不染,但那天回家後,口中念著「人民不該被這樣對待」(印象中大概的意思),而且車子還有凹痕。

電影中說金四福是平凡司機,但其實他兒子說,因為爸爸會一點英文和日文,因此是和飯店合作,專門接待外國客人的,可能因為如此,彼得才一直沒找到他?

這個真人真事實在太神奇了,想像一個司機和記者花了幾天待在暴動現場,再回到安然無恙的首爾,感覺一定很奇妙吧!另外,電影中金四福一人順利進出光州一次,還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呀~~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