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

【電影】不能忘記《返校》

遊戲《返校》改編成電影,對於內容很有興趣的我,發現同溫層的朋友還算推薦,就決定去電影院看。其實當時我沒有把遊戲玩完,只知道大略的狀況,以為就是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驚悚遊戲,電影理所當然是驚悚電影,想不到意外地好看,我尤其喜歡電影中後段的部分。

你是忘記了,還是害怕想起來?

這是一個很主觀的個人心得!(忍不住在開頭說一下

赤燭遊戲2017年發行《返校》,精緻的遊戲和恐怖氛圍引起話題,當時我室友也買來玩,我記得那天下大雨,幾個人圍著電腦,真的超級恐怖XD 不過當時我看到一半就沒繼續了,所以並沒看到結局。

今年赤燭推出新作品《還願》,超逼真「阿嬤家」擺設又成為話題焦點,不過因為遊戲裡符仔之小熊維尼事件,上架大概一周就下架,我本來要和朋友一起買來完,結果沒完到,整個飲恨QQ

因為這個事件,讓我對赤燭的作品更感興趣。看了電影之後,雖然不是非常出色,但在遊戲還原度與傳達出的精神,都讓我很喜歡,感觸很深。


《返校》到底政治意味濃不濃呢,我覺得因人而異。當然可以單純認為就是一部以白色恐怖為背景的劇情片(實在不到驚悚片或恐怖片的程度),不過我認為這部電影要傳達的不只這樣。

真實呈現男主角被刑求的畫面,學校裡禁忌的讀書會、教官的威嚴、人與人之間的防備,電影前半部鋪陳白色恐怖的日常,是我這個八年級生從課本裡學到,實際上卻相當陌生的部分。老師和學生們偷組讀書會讀泰戈爾的詩,辛苦抄下內容。雖然現在台灣已經沒有禁書,可以大啖各國哲學思想,不過應該很少學生這樣飢渴似地組讀書會讀泰戈爾吧XD 
在那個年代,讀詩竟然是這麼奢侈的事。



坦白說,電影中段讓我覺得有些悶,不過因為我看過遊戲的玩法,所以不覺得電影跳來跳去的,因為遊戲中死而復生更「跳」。而且這是方芮欣的輪迴夢魘(後來才知道),因此跳來跳去也沒什麼不合理,我認為劇情和剪輯還算好理解。

那時候覺得,這部片也沒那麼好看吧,頂多就不錯...

但中後段真的感動到我了。原來這就像佛教的地獄一樣,醉人會不斷重複罪行,並不斷遭受痛苦,這一都是方芮欣的輪迴噩夢。方芮欣想起來了,並坦承自己的罪,張老師卻安慰她,這只是她犯下的錯,錯誤可以彌補修正,而真正邪惡的不是她,我想,是整個體制吧。

方芮欣的覺醒也是這部電影經典台詞的由來,「你是忘記了,還是害怕想起來?」這時候我才發現,原來《返校》不只是以白色恐怖時代為背景,而更以方芮欣和魏仲廷作為以前與現在的隱喻(是否太慢發覺XD)

因此,方芮欣的覺醒尤其重要,她必須坦承自己的錯,正視自己的傷口,並讓魏仲廷活下去,堅守那些正確的事。從電影後半部開始,我的情緒有點脫離劇情,因為我覺得方芮欣的勸告好像打破了第四面牆,沉痛地向觀眾(至少向我)吶喊,告訴我們要堅守自由,記得那痛苦、不堪的過去,好好活下去。


方芮欣把魏仲廷送出了校門外,自己卻留在裡面。她說她出不去了,要我們好好活著。張老師也說,希望來世能與自由相會。我可能過於感性,看到這些,忍不住哽咽了起來(然後哭了,電影最後,後面有個女生哭得更慘,是否家人有切身經歷?)因為我這個世代誕生之初,自由就如同空氣般自然,我理所當然地享受這一切,而這些都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無數個前輩用血與淚換來的。

所以不能忘記。這些傷口怎麼能忘記呢?怎麼能沉浸於現在的安逸,而不珍惜自由與人權?當然,張老師、殷老師、讀書會其他人的犧牲很重要,必須讓人記得,不過活下去也很重要。因此最後魏仲廷妥協了,他招供,因為他必須把信念帶下去。最後,已中年的魏仲廷返校拿出張老師的信,信中寫著「致自由」,對比已經迎接自由的魏仲廷,讓人鼻酸。

我更好奇的是,現在的魏仲廷做了什麼?像方芮欣這樣覺醒的人有多少?當初戴著頭套拍手的人,如今活了下來,摘下頭套了嗎?

不得不說,這篇心得到最後牽扯很多政治,但本來生活即政治,而這也確實是我看完《返校》後內心所聯結的。

台灣在過去因為被殖民而傷痕累累,記性不好的台灣人,善良的台灣人,不善於處理傷口,又或是草根的韌性讓我們選擇活在當下,好好過下去,許多人選擇遺忘。我曾聽過一個見解,台灣有著勇敢血液的人,都在那些殖民戰鬥中犧牲了,敢說話的人都死了,留下來的血脈都是膽小、不敢挺身而出的。我對這個看法不以為然,我們需要好好「記住」的人,我們需要能繼續往下走的人,並不是留下來的人就怯懦,而勇敢這種東西不分血緣的,所以我還是抱有希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