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

【劇場】多元素的奇幻結合《蓬萊》

一直想看完這齣戲的感想,但瑣事與韓劇一直拖著,來到了十二月。
拾念劇集的《蓬萊》是廣藝基金會華文原創音樂劇節的其中一檔音樂劇,結合南北管神話與戲偶,通常如此多元素的結合都讓人不安,結果不是太過龐雜繁複,就是四不像,因此我並沒抱太大期待。
結果,蓬萊可以說是我下半年看過最好看的戲了!






(圖片來自FB「蓬萊」粉絲專頁)

因為沒仔細看戲劇簡介,因此演員一開口時我有點震驚,原來是擬古語的語言。原以為是像戲曲的調子,但仔細一聽並不是,之後才知道是導演自創的神話語,結合閩南語、廣東話、福建方言等,因此是時而熟悉時而困惑的聽覺狀態,必須看字幕才能輔助,但文言的台詞也不一定消化得了,我和朋友甚至有時得比對英文字幕。

但是我非常喜歡這樣的安排。因為聽不懂的語言,形成了有距離感的神話背景,建構出與角色人物的疏離。大量的入聲字使得語言鏗鏘有力,雖然感覺得出演員唸得有些敖口用力,但營造出有力的聽覺感受。

戲偶的搭配,我認為也和神話故事十分搭配。其中有一段三個神鬥嘴的戲,三個演員互相交換戲偶,甚至有兩個演員操控三個戲偶,一個演員在後台換裝的時候,透過聲音來扮演,充分的利用了演員的移動性~~ (真累!

可怕、精緻的戲偶象徵了神的臉,讓我想起古希臘戲劇中用的面具。我很喜歡中間蓬萊女神與軒轅兩個戲偶上下互換的地方,透過布飄逸的材質製造神的形體。

而演員除了朱安麗以外,其他都不是具有戲曲底子的演員,我覺得崔台鎬、劉廷芳的表現非常出色,一定排練了半年以上(後來聽說是九個月),身段、歌喉都足以說服觀眾,穩足的表演,告訴你這就是扎實排練成果,身體與表演的能量充足有力,這樣精緻的表演態度我非常喜歡也佩服!!

王靖惇則是笛子吹得好好~(應該是他吹的吧?) 然後我本來要看他導的《阿香的繪葉書》,時間上無法觀賞,有機會要再看他導的戲!

劇情上我也十分喜歡,雖然因為語言的隔閡,讓本來複雜的劇情更加難懂,但這種層層疊疊的劇本結構是我喜歡的,從鎖鑰是良心、貪婪的神等,可以感受到導演傳達的理念。

對我來說,《蓬萊》是非常特別、難得的一齣戲,對看音樂劇、看戲曲的人來說都會很新鮮,因為這是結合兩者的新產物,(忘記說現場音樂也很強大,樂手們輪流著演奏南北管各種樂器,還合音、甚至獨唱,有種歌隊的fu) 很佩服導演,也期待第三部曲

因此有點遺憾它的票房,這樣的嘗試、這樣的氣度、這樣屬於中華的神話(雖然只是以神話人物為基底創造出來的故事,並非原本山海經之類的故事),應該值得讓多人看見的!

我也喜歡這種看完戲後,還能反覆思考文本的劇場,後勁是很大的。
11月能看到兩部好戲,覺得幸福~~~(另一部是《利維坦2.0》,哈哈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