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

【電影】Takiku!Mitsuwa!《你的名字》

第一次聽到「你的名字」,是朋友推薦,「你的名字好好看喔!」
心裡好奇,自己的名字被稱讚了嗎?原來是新海誠的新動畫~

在這之前,只看過《雲之彼端》,真是.....十分重氣氛,故事本身不怎麼樣。
但人就是這樣累積作品與能量吧,我覺得《你的名字》爆發了





由於沒有認真看預告或故事介紹,我看的時候不太清楚故事內容。故事鋪陳展開,才知道原來是男女主角靈魂互換呀~雖然我一向很討厭漫畫中對男女生刻板印象的動作刻劃(請看《回憶中的瑪妮》),但也因為細膩的男性化/女性化動作描摹,可以明顯看出瀧和三葉交換的時候。

開頭的鋪陳真的十分精彩,搭配音樂,節奏鮮亮明快,搭配歌曲,唰唰唰!很痛快地看完瀧和三葉如何在一次次交換過程中了解彼此、喜歡上對方。

「手機」在這部電影中是很重要的媒介,我很喜歡它靈活的運用,利用日記app,記錄下點點滴滴。因此開始疑惑,為什麼兩人不打給對方?

終於,劇情出現轉折,瀧打給三葉,電話竟然不通。這就算了,在彗星劃過夜空的那天,兩個人停止了靈魂交換。瀧決定去找三葉,不知為甚麼想不起來確切地點,只能按著微弱的記憶與線索出發。

這段也好可愛,瀧和前輩、冷靜的同學一起出發,前輩和同學根本是來玩的,什麼忙也沒幫上XD

輾轉終於到了糸守鎮,卻只看到一片虛蕪。這時候我的心情應該跟瀧一樣震驚,原來不只是單純的靈魂交換,還是相隔三年的時空,在瀧活著的現在,甚至是兩三個禮拜前,三葉早已不存在世上。

讓我想起了《不能說的秘密》,但《你的名字》更加感人的地方是,用了「名字」這個橋段。在宮崎駿的電影《神隱少女》中,就用了「名字」與記憶的連結,《地海戰記》中,名字也有著神祕的力量。

為甚麼這部片叫「你的名字」呢?原來男女主角之後會忘記對方的名字。瀧還超白癡的在對方手上寫「我喜歡你」,看得令人搥胸啊!

忘記所經歷的一切,一起拯救的村莊、生命、地方記憶,忘記互相喜歡對方的心意,真是令人感傷QQ

先不論這部電影背後想訴說的東西,在情感上我已經被收服了~ 可能本身太感性的關係,在看完後深深入坑,也想找個都市帥哥交換靈魂啊!!!

我很喜歡瀧在求職時,說到的「城市記憶」。有點像社區營造或地方共感嗎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浪漫的概念,也很重要。

「就算是東京,也有隨時消失的可能.....」台北這個城市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呢?台中、高雄、台東,這些地方不只是地名,還承載著城市記憶,是數十萬個人一起製造的城市氛圍,一起感受、一起生活,住在這個地方的人,都貢獻了一點情感在城市裡。

這也是糸守鎮迷人的地方~

而更深的,瀧和三葉分別代表著什麼形象,象徵著都市與鄉村怎樣的消長與聯繫,我不想多思考或揣測,只想單純的享受劇情和情感。會膚淺嗎?我覺得只看表面也有好處,就是免去了過度解釋XD 我的想法啦......

但看著三葉在瀧身體裡,對東京生活感到驚艷、興奮的時候,還滿能感同身受的~
畢竟我也是鄉下上京的小孩嘛

《你的名字》讓人可以看兩次、看三次的原因,是它太多很棒的細節。看了第一次,我沒發覺,但也都看得懂,沒甚麼疑惑,也不覺得有人會看不懂。但看了第二次,我發現了第一次沒看到的細節;第三次更看到了更多~

這就是我覺得很神奇的地方!仔細回味這部動畫,可以從主角的小動作、表情來更瞭解這個故事,我相信創作團隊也花了很多心思在設計這些小巧思,因此看了三次我都不覺得膩

這也算顛覆了動畫的概念。許多人覺得動畫就是小孩看的,劇情脈絡單純易懂,就是可愛的人物、奇幻的風格。但《你的名字》在劇情鋪展上非常出色,不是陳舊的起承轉合,也不太灑狗血、讓人好預測,而是非常過癮,在最後一刻還揪著心,好奇兩人到底會不會相認?

所以我非常高興動畫到達這個高度!我不是看很多動畫的人,只能從我過往看過的作品來比較。

我很喜歡吉卜力的作品,皮克斯的也看了重點之作,多半是以懷舊、童心、共感的方式切入,因此動畫都能溫暖人心。但新海誠的除了感情面外,也很重劇情的設計,不是動畫片一貫的快樂大結局。

特別驚豔的是,和Radwimp音樂的結合,讓這部作品加分許多。當然吉卜力中九石讓的配樂十分出色,但《你的名字》有動漫風格,是人聲樂團。一開始我非常不習慣,好像在看漫畫卡通,但中後段覺得節奏搭配得非常洽切。

為了這部動畫而設計的音樂,動畫也為著音樂的需要去更改分鏡圖、劇情節奏,讓我對導演的讓步感到吃驚,也很佩服這樣尊重音樂的態度。

總而言之,真心覺得《你的名字》是難得的好作品,讓我在日本動畫中,除了吉卜力還有另一個風格的選擇!一定會來補《言葉之庭》的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