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

【小說】挑戰死刑存廢議題《空洞的十字架》

從東京回來後,就好想看日本小說,特別是東野圭吾,喜歡在作品中描述交通方式,這次在東京對地鐵好好瞭解之後,特別想在小說中看一下東京交通的描寫。

當然這也是買書的藉口之一。

上次買書是去年的《迷霧之子》了。啊還有《小光的店--雞蛋拌飯專賣店》和另外一本日本小說。這次回台東,在誠品決定直接買一本有打折的東野圭吾小說,正巧《空洞的十字架》還沒看過。

東野圭吾的文筆流暢,沒有太多瑣碎的鋪陳,人物對白也不像大部分日本文學「嗯嗯」「啊啊」的無病呻吟(我覺得啦XD)有時劇情深黯沉重(如《白夜行》),有時劇情溫馨暖人,像是在排行榜高居不下的《解憂雜貨店》。

推理脈絡合理,劇情也順暢,東野圭吾成為我最喜愛的推理小說作家。而且他出書的速度實在太驚人了!一本接一本,身為讀者的我完全跟不上啊~~原因之一也是我上大學之後被韓劇綁架,看書的比例大大減少。

進入正題,《空洞的十字架》是小孩被殺害的題材,我不喜歡被害者是小孩,總是看得揪心難過,像看《紅色手指》時。這本小說閱讀起來十分流暢,讓我在3小時半的普悠瑪車程中欲罷不能的看完了。(以下有雷!)





開頭是兩個屁孩,紗織和史野,兩小無猜的純戀,看了還滿令人開小花;之後開始發展另一段劇情,中原的前妻小夜子在路上被人殺害了。繼11年前中原和小夜子的女兒被闖入家門的小偷蛭川殺害,中原又成為被害人的家屬...前家屬。其實中原和小夜子離婚是因為失去女兒的傷痛,彼此沒有嫌隙與錯誤,我想這樣的分開是最悲傷無奈的吧。

看到中段,我突然對開頭紗織和史野的身分很在意。到底他們是另一起事件的關係人呢,還是和殺害小夜子的老人有關係?而這樣的疑惑不久之後得到解答,也慢慢的拼湊起事件原貌。

我喜歡這本書劇情的鋪陳,以及對刑責的探討。劇情來說,在一開頭講述了一段愛情故事,卻是第二起事件的開端。這樣的脈絡鋪陳,讓讀者同情加害人(沙織、史也),能夠參與他們成長過程與心理狀態的變化。舉例說,沙織的變化很大。從小是清純、孝順的形象,長大卻在酒店工作,還患有偷竊癖。這讓我在開頭獲得的角色印象有很大轉變,也疑惑是什麼樣的事讓她沉淪。因此,最後謎底揭曉,在中原的女兒、小夜子的事件更久遠之前,還有一起謀殺案,也是因為這樣,導致了沙織現在的人生,以及小夜子的命運。
事實上,我認為小夜子的死是很悲傷的巧合;史也也間接再度成為罪人。

再來是對刑責的探討。書中的小夜子認為人若是犯了罪,就得接受法律應有的刑責。但是,所謂刑責的十字架到底是什麼呢?中原和小夜子在女兒的事件中一心希望蛭川被判死刑,但是對蛭川來說或許不是最大的懲罰,他認為是種解脫。我想,死刑對加害人是不是最害怕的刑責,對「遺族」(被害人家屬)來說已不重要。書中說到,中原和小夜子認為,一想到蛭川還能在世上存活,吃飯、呼吸、說話,就是一種極大的痛苦。死刑只是理所當然,並不會讓遺族好過一些,甚至不太會造成什麼改變。

另一方面,史也和沙織是否已經得到該有的處罰呢?謀殺剛生出來的嬰兒,之後一生無法逃脫愧疚,甚至大大改變人生。我想沙織的影響很明顯,原本也許能夠有正常的工作與生活,因為心理負擔而活得痛苦;滿屋子紅色的家具、物品讓我最印象深刻,光想就起雞皮疙瘩。史也雖然成為一個醫生,心理狀態卻也沒好到哪去,以罪惡感度日。而他謹守醫生本分,接生嬰兒、照顧病童,是否又是另一種十字架的救贖?

我想,以「蛭川的死刑」與「史也和沙織的生活」相較,史也和沙織才是真正背負刑責十字架的人。而死刑是否真的應該存在,我覺得那就是對遺族的交代。而真正有心贖罪、懺悔,能夠以自己方式反省,我想才是真正有效且重要的。但誰知道一個人犯最後會不會再犯呢?輕易結束他人生命,還有權力活在世界上嗎?「死刑」是否是空洞的十字架,與它存廢與否,我想是兩個層面的議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